叶丽雯的教学“秘诀”
(2014-01-27 06:54:17)
12月3日,随着2012年PISA测试成绩在世界各地同步公布,上海再次引起了全球的瞩目。数学、阅读、科学三项测试再次获得全球第一,学生的回家作业时间也是全球第一。如何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,同时让孩子有优异的学业表现,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之一。
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,但在虹口区曲阳三小叶丽雯老师的数学教学中,已经不再成为问题。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,她坚持大循环的数学教学,每带一个班级的学生,就坚持从一年级开始带完整个学段;她坚持跨年级带班,同时上两个不同年级的数学课;她坚持不给孩子布置回家作业,在课后给孩子留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……作为学校的教导副主任,有不少教学管理上的事情缠身,但她始终保持着数学教学的高质量。她的秘诀在哪里?
第一,深入了解学生
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“备两头”,备教材和教学内容,把握教学的重点;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,确定教学的难点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,教师往往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,在研究学生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够,从而导致教学上的“目中无人”。
叶丽雯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,每一个班级都从小学一年级接手并一直带到毕业,用整整五年的时间来观察和研究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,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;跨年级带班,又给她提供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思维特征、学习习惯的即时比较,帮助自己从细微之中把握学生特征,找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;长时间循循善诱、耳濡目染,师生之间又建立起了和谐的信任关系……这些都为叶老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第二,提高教学效益
学生不用回家做作业,依然能够保持优质的教学质量,叶丽雯老师说:“无非就是吃透教材,精讲精练,充分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,高效教学。”在这平和朴实的话语背后,是叶丽雯老师的辛勤付出。
吃透教材,除了对课程标准、教学内容等的深入研究,找寻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途径之外,叶丽雯老师还采取了另外一种自我加压的方式,即跨年级授课。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选择,但同时也让自己用很短的时间将五年的教学内容教一轮,强化自己数学教学的全局意识,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各个年级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。
精讲精练,源自于对学生已有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。因为吃透了“两头”,就敢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出更多的取舍,不是根据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,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重组和调整学习内容,让课堂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。
高效教学,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,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。学生有了兴趣,课后不用教师布置作业,他们也会自己去找一些书籍、资料去探究,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,教师再给他们布置作业反倒是多余的。
第三,巧妙处置作业
不留回家作业的叶丽雯老师,并非不给孩子布置作业,只不过她所布置的作业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。叶老师对作业的处置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:
一是不少老师总觉得每节课的时间不够用,自己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就下课了,所以要给孩子布置回家作业,让他们回去之后进行巩固练习。但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,孩子在课堂上似乎听明白的学习内容,回家之后就迷糊了,身边又没有老师、同学可以辅导和帮助,只能自己稀里糊涂地完成作业,不仅花费的时间长,效果也不好。叶老师将学生的作业在学校里完成,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,更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。及时的巩固,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所学,真正理解。
二是叶老师的“作业单”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,叶老师每周会给学生一张自己编写的A4纸大小“作业单”,上面大约有30道左右的题目,分为计算、判断、应用等多种题型,图文并茂,甚至还融入了卡通画,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完成。每周一张“作业单”的研制,叶丽雯老师没少花费功夫。她每天下班之后,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数学问题,为设计每个学习阶段的作业单做准备。最为难得的是,她善于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编制“作业单”,在每一张作业单上都会放入很多旧的知识点,“这样学生在学新知识的同时,也在不停重复旧的知识,温故而知新,这样不管任何时候进行检查,学生们都不怕。”
上述这些,能称之为“秘诀”吗?叶丽雯老师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,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走上“减负增效”之路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做,是否愿意改变自己。
评论